近日,成都智慧城轨建设再传捷报,成都轨道集团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建设的“政产学研用投”一体化平台主导孵化培育的两项智慧城轨新技术——地铁列车防撞系统以及地铁隧道三维巡检系统分别在成都地铁9号线、文家场车辆段顺利开展测试,迈出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一步。两项技术均采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最新“黑科技”,地铁列车防撞系统通过主动检测、智能识别障碍物和智能算法处理,实现列车碰撞预警和紧急制动;地铁隧道三维巡检系统通过非接触式三维扫描系统,在随车运行过程中实现地铁隧道及其相关附属设施状态检测,为市民乘客的绿色低碳出行构建了更加智能的安全屏障,也为智慧城轨创新技术就地就近产品化、产业化探索出了新路子。
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,“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建圈强链,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,坚持把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,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”,为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在城市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近年来,成都轨道集团瞄准轨道交通产业“高端装备制造、科技创新、智能运维”等重点领域,高站位谋划产业布局,高水平推进产业投资,高标准开展产业运营,不断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、产业链建构力、高端要素运筹力,为轨道交通产业建圈强链不断积聚新动能。
以市场换产业、筑优巢引凤凰
依托成都轨道交通市场优势和政策支持,成都轨道集团充分发挥国企带动示范作用,在全国轨道交通企业中率先设立专职机构,建立与市级部门、产业功能区的产业协作机制,搭建本地产业供需交流平台,组织本地重点配套企业与轨道交通车辆主机厂、施工总包单位、关键系统集成商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交流、合作接洽,全力引导拥有轨道交通先进核心技术的国内外知名企业落地发展。
近年来,成都轨道集团按照“依托市场优势,引导产业落地”的工作思路,在轨道交通车辆、牵引、信号、综合监控、自动售检票、盾构等重点细分领域共协同引进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在蓉设立研发、生产基地,推动构建成都 “一校一总部三基地”轨道产业空间发展格局,具备了地铁、有轨电车、动车组等整车制造能力和全谱系轨道交通车辆维保能力,整车年产能突破1500辆,全市轨道交通本地配套率达到50%以上,本地轨道交通产业能级显著提升。
聚焦细分领域 精准投资布局
成都轨道集团深刻把握轨道交通产业融合化、集群化、生态化发展趋势,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为导向,深耕产业细分领域研究,牵头编制发布《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蓝皮书》《成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投资机会研究——车辆、关键系统及智能运维篇》等系列产业研究成果,立体展现了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全景,梳理了产业细分领域投资机会,绘制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谱。
同时,成都轨道集团依托“产业投资+资本运作”发展模式,加快构建“1+N”轨道交通智能维保体系,积极招引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、关键部件制造能力及配套供应链体系的头部企业强链补链延链。在车辆智慧检修、下一代智慧列控系统、自主化电气牵引系统、齿轮传动系统等产业链重点环节,已推动一批高能级产业项目投资布局落地,其中,与中车四方、中车长客合资建设的轨道装备智慧工厂,率先在西部地区形成城轨A型电客车批量架大修能力,目前已具备了250辆/年的地铁车辆架修能力(不含转向架及部件检修),成为国内城轨车辆智慧检修合作的行业示范。
坚持创新驱动,共筑产业生态
抓创新就是抓发展,谋创新就是谋未来。成都轨道集团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,编制《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及行动计划》,全力推进智慧城轨建设。联合西南交通大学共同组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,构建“创新+市场”双驱动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,打造一流的“政产学研用投”协同创新平台。目前,已成功培育孵化了全球首台套地铁线路巡检机器人、弓网在线监测装置、接触网悬挂状态智能巡检系统、长寿命高可靠盾构刀具等20多项成都“智”造新技术,获得专利22项、软件著作权2项,4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联合中车四方、中车成都公司打造的融合5G、大数据、AI、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“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”,创造了国内首个基于云技术的新一代综合监控研究测试平台等6项“国内首个”,为轨道交通相关技术产品加速创新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基于此平台研发的全国首列基于5G车车通信全自动驾驶的时速140-160km/h新一代市域A型列车,为构建打造成渝城市群内部“2小时交通圈”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,大幅提升了“成都车、成都研、成都造、成都修”品牌溢出力和行业领跑力。
产业蓝图已绘就,风好扬帆正当时
当前,成都已全面开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新征程,成都轨道集团将乘势而上、踔厉奋发,以《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》为指引,以“产业+投资”为引擎,打好“创新技术+项目落地”组合拳,闯出产业结构优化“成都新路径”,跑出产业高质量发展“轨道加速度”,为成都唱好“双城记”、建强“都市圈”、提质“幸福城”贡献轨道力量。